1. 首页 > 自考报名网站

逃往国外的低学历富豪怎么样?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逃往国外的低学历富豪了卿卿性命!呀!一场欢喜勿悲辛。叹人世,终难定——曹雪芹《聪明累》

2014年8月10日,一则消息在网络掀起逃往国外的低学历富豪了轩然大波——“正菱集团董事局主席廖荣纳被国际刑警通缉”。

这个消息刚刚在网络上传播时,还有许多人不相信,毕竟“明星企业家”廖荣纳不但是柳州的一张牌面,而且还担任职务,又曾经登上过“胡润百豪榜”,家底雄厚。怎么可能突然就被通缉了呢?

逃往国外的低学历富豪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随后这则消息就被相关部门证实,廖荣纳的确出逃外国,正在被逃往国外的低学历富豪我国发出的“红色通缉令”全球追捕,国际刑警帮忙协助调查。

廖荣纳是谁?他又做了什么使我国发出了“红色通缉令”?回望六十年前,没人能想到,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里,能走出一个在整个广西地区都赫赫有名的大富豪——廖荣纳。

贫农出身

1956年,廖荣纳出生于广西贺州石塔屯的一个贫穷家庭。在廖荣纳出生的那个年代,正是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时候,“一五计划”在全国有序推进,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国人终于可以享受来之不易的和平。可新中国“一穷二白”的现状,哪有那么好改变?

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的底子,反映到这个时代的每个普通人身上。

廖荣纳的父母,一共生了八个孩子,也就意味着他有七个兄弟姐妹。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过去,“多子多福”的观念影响了中国人两三千年,也是在小农经济中最为合理的观念。但八个孩子压在一个小农家庭上,是多么大的负担?

在廖荣纳的记忆中,饥饿是常有的事情。由于共有八个孩子,他的父亲几乎没日没夜地在田地里干活。而他的母亲则要边照顾孩子,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补贴家用的事情,为了能让孩子们吃饱,他的母亲在一天两顿饭中要混入大量的野菜、稻糠等一切能吃的东西,这样才能确保孩子们都能吃上饭。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廖荣纳,将父母吃苦耐劳的品质牢牢地刻在心里,他这一生中最喜欢的四个字就是:“天道酬勤”。

逃往国外的低学历富豪

廖荣纳在那个年代文化水平还不错,小学上完了,初中也上得七七八八,算得上是一个“小知识分子”。为了补贴家用(当兵免费吃粮还发津贴),初中毕业后的廖荣纳虚报年龄达到十六,毅然报名参军,投身人民解放军的伟大序列。

这一年他大约才十四五岁。

人小鬼大

1974年,退伍在家的廖荣纳,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他不知道该做什么工作。还好,他的大哥已经是石塔生产队队长了,大哥让他来队里当看水员。

那时候,每个生产队必须有个看水员。看水员大部分都是年长且种田经验丰富,熟悉本队农田的水系走向的人,平时还负责疏通水利、排水晒谷之类的杂活。总的来说,比较自由轻松。

这时候的廖荣纳就显示出他和常人不同的聪明劲了。

当时水稻价格低,经济作物价格高,就算是以物换物,水稻也换不到多少东西。廖荣纳就想在队里种一些类似于花生、甘蔗、果树之类的经济作物。

话说这在现在人眼里,看来不算什么,可在那个时代没有成规模种植经济作物的经验,风险很大,当时的法律法规也有一些约束,更重要的是没有成熟的销售渠道,这让绝大多数人既没有成本也没有意愿尝试。

可廖荣纳就说服了哥哥,他们兄弟二人决定,在当地农技站的帮助下,种一些经济作物,一点点摸索尝试。

一年时间飞快过去,在热量充足的广西贺州,烟叶、甘蔗等作物获得了意想不到的丰收。生产队的成员们纷纷对廖荣纳兄弟点头称赞。在廖荣纳的眼里这还不够,这仅仅是维持了一方百姓的温饱罢了。他还带领生产队的乡亲们搞起了副业。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大哥的时候,大哥被他的大胆吓了一跳,在还没有改革开放的年代,私自开设加工坊等是在红线边缘游走的行为,问题可大可小,大的话甚至可以盖上“走资本主义”路线的帽子。可廖荣纳说服了大家,他告诉大家:

“只有敢干、肯干,生活才能好起来,以生产队的名义办加工坊是为整个生产大队全体家庭谋福利。”

他再一次成功说服了大家。廖荣纳和哥哥带领大家,在生产队里兴办了大米加工坊、豆腐加工坊和卷烟加工坊等,其实曾经出过村子,到外地当兵,见多识广的他早就谋算好了一切。

逃往国外的低学历富豪

先是种植经济作物包括烟叶,随后再进一步开设烟丝加工坊、卷烟加工坊,这将给当地百姓带来相当可观的收入。毕竟烟这东西,在许多时代都是“专营、国营”的代名词。

随着工坊轰轰烈烈又悄无声息地兴办,石塔生产队的所有家庭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且不论销售这些产物,光是最原始的以物换物,这些经济作物就可以换来以前付出同样劳动的水稻的数倍。

至此,不论是大哥、还是生产队的乡亲们,都被这个人小鬼大的廖荣纳折服了,人们都夸他鬼精鬼精的,鬼点子多。廖荣纳又有一个新想法,带领乡亲们养猪,这次,生产队里没有人再反对了。

相反,大家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廖荣纳带着大家成规模地养猪。廖荣纳十分注意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他找村子里养猪经验丰富的老人学习,再把经验推广到全队,大大提高了效率,小猪的存活率也不断提高。

小小的石塔生产队,再不是只有过年才能尝上肉味了,在整个镇子中,石塔生产队走在了变革的前列,其中廖荣纳的功劳不可磨灭。

初露锋芒

廖荣纳的聪明体现在方方面面。由于廖家离公路很近,而当时的廖家也没通电,因此廖荣纳想起了主意。他看到公路上离家近的一个道班(巡检铁路或公路的单位)没有电用,于是他费尽心思同道班领导打好关系,游说道班领导买一台小型水力发电机为班组发电。

当领导买回来之后,他趁机接了一条线到自己家,就这样,廖家是整个生产队最早用上电的地方,这也代表着廖家是最早接触现代文明的地方。

不用受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条件限制,有了电,才可能有各种各样自己捣鼓出来的简易电器。

可哪怕是这样,(小)聪明的廖荣纳,仍然很难突破自身的瓶颈,严格的户籍制度和计划经济让他寸步难行。

1970年以后,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大包干”情况,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制”。1978年的小岗村成了“改革”的号角和旗帜,同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向全世界人民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社会主义中国宣布“改革开放”。

像廖荣纳这样的,胆子大、心思灵活的人的春天来了。

这一天,石塔生产大队宣布解散,原本集体所有的田地现在包产到户,队里的养猪场、副业工坊等统统停办,大家一夜之间就开始琢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了,谁也不愿意再承担风险,花心思办那些当时看起来“花里胡哨”的东西。

廖荣纳不一样,聪明的他乘上了改革开放的东风。

逃往国外的低学历富豪

他见识得多,办法也多,也敢于尝试人家不敢的,就像那句话:“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他鼓动家中的几个兄弟姊妹一起搞农业养殖,有了以前在生产大队的经验,这次他们养猪非常顺利。

短短一两年时间,他的养猪场规模就扩大了几番,生猪存栏量达到两百多头;在养猪过程中,猪产生的排泄物又作为上好的有机肥,用于围鱼塘和田地施肥,这一套循环养殖,在那个年代没多少人听说过,可就给廖荣纳等人钻研出来了。

廖家的养猪场、鱼塘、田地都比同村甚至同县里的其他人办得好。廖荣纳大踏步 地 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成了贺州一带有名的农民企业家,也是柳州一带第一批“改革开放”后的“万元户”。

青云之志

“改革开放”后,中国大地上曾经一夜之间冒出过无数“捡到金子”的“万元户”,可时间一长,其中大部分人或将钱挥霍一空、或将企业经营倒闭,不说长久富贵,能坚持十年的人都少之甚少。

而年轻时的廖荣纳身上,的确有一股子敢闯敢拼的精神,已经成为地方上小有名气企业家的他打算去外面见识更广阔的天地,他常常坐上班车去贺州县(现贺州市)和离贺州不远的柳州考察。

他真的发现了一个商机。

廖荣纳发现,由于当时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落后,相关的配套系统很不完善,同时,刚刚由计划经济转轨的中国,又将会有大量的货物需要流通、运输,运输行业将会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

廖荣纳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一直很支持自己的大哥听,打算同大哥一起出去闯闯,做一番更大的事业。

可他想不到的是,当自己兴致冲冲地分析完现在中国的公路运输有很大缺口时,大哥却有些马虎打哈哈。后来,他才知道,大哥这几年赚了不少钱,已经老婆孩子热炕头了,不想再拼搏、冒险了。

甚至后来大哥也劝廖荣纳不要再出去了,说不定赔个倾家荡产,倒不如在村子里逍遥快活。

廖荣纳的踌躇满志,被大哥的冷水浇得少了七七八八,他也曾想过大哥说得不错,可男人一生若不拼搏向上,岂不是白走人世一趟?他思前想后,决定这次自己亲自挑大梁,他要出去闯荡。

古人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事实上,难能可贵的是衣食无忧还“不坠青云之志”。

1980年,“万元户”廖荣纳真的拿出了一万多元买了一辆二手的解放牌汽车,成了全广西第一个买车的人。廖荣纳的敢拼敢闯,绝不是说说,他把全部身家都投入了运输行业。

逃往国外的低学历富豪

事实证明,廖荣纳赌对了,区区一万多元将给他换来一个百亿帝国!

在创业之初,廖荣纳将老家的农产品拉到城市中心卖,再将城市里的工业品拉到农村卖,其中的利润让廖荣纳赚得盆满钵满。

他迅速扩大生产规模,赚来的钱没用来享受,而是全部投入了购买货车增加运输路线上,随后廖荣纳的公司又开展了客运业务,公司蒸蒸日上。

廖荣纳作为老板亲自四处拜访送货,终于,他不但在省内运输,而且拿下了广西和浙江的货运单子,在客运方面也有长足的发展。廖荣纳的车队只用短短两年时间,就发展到了有200多辆大小车辆的规模。

这种规模的车队不要说在县里、市里,就是在整个广西的私人车队里也能排得上号。廖荣纳的运输事业大获成功,可他又将目光放在了新的领域上。

汽车是廖荣纳一生中绕不过去的东西。

汽车产业链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产业链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化能力的最重要的标杆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汽车产业链每年约为全国GDP贡献百分之10左右。如果说,大飞机是工业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那么汽车行业就是工业的皇冠(产量最大的民用复杂高级工业品)。

1981年,中国汽车生产销售,也随着“改革开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一贯制”被取消,合资汽车的身影将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

随着自己车队的发展,廖荣纳发现车队的损耗大、维修成本高,折旧率还特别高。要知道,当时能坐得上车的,不是国家干部就是地方上颇具实力的企业家,连廖荣纳都觉得成本上居高不下,可见当时的汽车的确损耗非常之快。

为此,廖荣纳动起了心思,他在学习过后,决定再次踏入新的领域——汽车维修及汽车配件制造。

1982年,廖荣纳的第一家汽车配件公司“柳南区汽车配件公司”,在柳州轰轰烈烈地诞生了,这一年的廖荣纳26岁。

已经前后进入三个领域的廖荣纳,不管在种植、运输还是汽配及维修上,都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胆略和气魄,他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敢打敢干的军人性格,使他在汽配方面也成了整个柳州,乃至于整个广西第一批吃到螃蟹的企业家。

他的事业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不断扩大,很快,廖荣纳这三个字就成了广西人尽皆知的大企业家,十年光景,廖荣纳成了广西地区“改革开放”的代表人物,这时的他也才三十多岁。

逃往国外的低学历富豪

他先后收购了一大批原本的国有企业,2003年9月,由廖荣纳担任董事长的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当年就成为“中国500强民营企业”,廖荣纳在广西的庞大的商业帝国版图已构建完毕。

廖荣纳此时正志得意满,他不知道中国还有句老话——得意忘形。

金钱陷阱

廖荣纳几经打拼,终于成了广西数得上号的富豪,这时的他也开始“飘”了,出行豪车宝马,住宿高档酒店。这些都还不算什么,2005年开始,正菱集团从单纯的资产经营开始转入资本经营,廖荣纳开始全面涉足金融业,玩起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最擅长的资本游戏。

资本游戏赚钱的速度远超廖荣纳想象,简直是躺着赚钱。

2009年至2010年,廖荣纳的公司先后创立数家小额借贷公司,并参股地方银行。也正是在这一年,廖荣纳如愿以偿地登上了“胡润百豪榜”,成了柳州这个广西副中心城市的首富。

正如老话说的:“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人性的弱点哪有那么容易克服?

庞大的正菱集团,此刻掺进了许多人的意志和利益,再也不是廖荣纳一个人说的算了的。资本市场上的波诡云谲,也再不是仅靠廖荣纳的那点聪明就能应付得了的,就在正菱集团繁花似锦的同时,公司的资金也出现了周转困难。

2008年开始,廖荣纳公开融资,可这也不够公司所用,2013年,他开始向社会吸储,并报以百分之10左右的超高利率。

高利率加上当地规模如此大的大企业,让许多人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投入其中,大部分还沾沾自喜,以为有这么棵摇钱树在这里,真可谓无本万利,他们哪知道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

在廖荣纳开始民间借贷之前,他就做好了潜逃国外的准备,等到手上集资共有100多亿之后,他立刻带着家人逃到国外。

事发之后,整个柳州大为震动,公安部亲自签发“红色通缉令”,通过国际刑警组织追缉廖荣纳等人。没多久,廖荣纳在国外被捕押送回国,全家都锒铛入狱。

逃往国外的低学历富豪

2017年11月,柳南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了宣判,对廖荣纳、叶祉群等8名涉案人员判处一到八年有期徒刑,并没收违法所得财产。

一代富豪最终落得身陷囹圄,真是令人感叹,曾经的勤奋致富,白手起家统统烟消云散。换来的是穷奢极欲,换来的是酒池肉林。五十年如梦似幻,就如廖荣纳入狱后自己说 的 那样:

“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心底无私天地宽,表里如一襟怀广。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就会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敬。”

廖荣纳事件真是令人唏嘘,他依靠自己的胆略和才能白手起家,抓住政策机遇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当地的首富,最后为何会身陷囫囵呢?笔者认为,资本的无序扩张是野蛮的,到最后他自己都控制不了,除了自己意志被腐蚀外,外部的监管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123kaoshi.com/chengrengk/10642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