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自考材料

沉迷自考难学吗?

今天给大家来一份干粮满满的干货,方法你可要牢牢记住啦沉迷自考

它专治你各种「不想学」的懒惰心态,能拯救你葛优躺、沉迷煲剧刷抖音看剧的现状。

让你能在一定程度上,像爱玩手机一样,爱上学习沉迷自考

不仅如此,任何你想改变但内心恐惧的事情,都能用这个方法根治,比如运动、看书、挑战难度工作等等。

咬咬牙坚持读完,相信沉迷自考我,看完你会有巨大收获哦~

沉迷自考

思维导图

文章的「DSA21」驱动法,分为四个板块:

一、欲望(Desire)——找到诱惑学习的真正内因

二、场景(Scene)——营造学习场景进入短期状态

三、必要手段(Approach)——从收心到用心,养成长期状态

四、从被动忍耐到习惯定型——「21」

一、欲望(Desire)

找到诱惑你学习的真正内因

根据不同来源,学习动力分为两种:

1)外源性学习

大部分人70%的学习动力都是外源性,这些话一定从小听到大:

考后老师的聊天:“哪一科拉后腿了”

周末父母的关心:“这次排名第几”

平时同学间的询问:“这次考得怎么样”

这种学习动力不是自身内在欲望,而是源于外界鞭策。长辈督促、同辈竞争,这些舆论无形中会产生压力,日复一日推着你前进。

但外源动力是易耗的,离不开外界催促,还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2)内源性学习

这种学习动力来源于自沉迷自考我,就好像你和朋友一起打篮球,技术不过关,朋友不吐槽,自己也会默默练习。

内源性是一种自觉驱动,它更持久、效率也会更高。

如果能找到源动力,学习欲望会更强,劲头也会更猛。

因为「学习好」是比朋友圈晒出来的名牌、高级套房、旅游美照强100倍的区分标志。

学习好的人,能感受到精神上的爽感,比如从小到大老师的偏爱、同学的膜拜、公司的提拔。

人是自恋的动物,当得到这种优越感,就尝到了学习的甜头,爱上了学习好带来的特权,从而激发进内在驱动。

进而越学越好,学得越好奖励就越多,进入一个循环的正向激励。

抓住你的内在欲望,这是让你「接受学习」的关键性因素。

你与源动力,也许只差一个甜头。当你吃了一口蛋糕,你会渴望吃到更多的蛋糕。

沉迷自考

二、场景(Scene)

营造学习场景进入短期状态

光有欲望肯定是不够的,鸡汤谁都会喝,但喝完之所以会三分钟热度,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己太好了!

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写了满满的计划表,最后却堆在角落吃灰……

想让自己动起来的最好方法,就是远离偷懒犯罪地,营造学习场景。我一般把场景分为「特定空间」和「固定时间」。

1)特定空间

在图书馆学习、在家学习、在宿舍学习,这三个地点和学习效果成反比。

不要高估自己的自制力,也别试图与舍友聊天声、游戏敲击声、床的召唤声作斗争,你真的会顶不住。

住宿舍就离开宿舍、在家就离开床,去最近的自习室或是图书馆,从空间上增加学习欲。

当你有了个适合学习的大空间后,你还要做一件事,就是营造一个小空间——无杂物的书桌。

眼前环境尽量越简洁越好,最好只有要用的书、电脑和笔,不要让无关的物品吸引你的注意力。

学习场景越简洁,越能专注。

沉迷自考

2)固定时间

这是我前段时间分享的方法,就是选一个固定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你一定要坐在你的书桌前,开始学习。

一开始不要给自己布置那么多内容,简单几个任务就好,比如刷一章题目、看10页书。

这里的「固定」,是指固定时间段只能干固定的事情,比如你规定好的刷题、复习,背单词等。

如果学不进就什么都不干,坐着,发呆都行,让自己无聊起来。千万不要玩手机、睡觉,这会让你前功尽弃。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专治心不在焉的小TIPS:抄书。

抄书听起来在无意义消耗时间,却是回收你注意力、冷却你的大脑杂念的过程。

抄书好无聊,刷题目好像更有意思。

我都能抄十分钟书了,应该也能刷十分钟的题目。

在固定时间段,进行一步步尝试。今天能专注10分钟,明天就定15分钟,后天再定20分钟。

不必求快,按自己能接受的幅度一点点进步即可。

三、必要手段(Approach)

从收心到用心,养成长期状态

「DSA21」的DS是收心过程。通过这两步,我们已经能完成短期、简单任务的学习。

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做到从收心到用心的跨越,让你能进入长期的「无压」学习状态。

这里分为三阶段:周安排、日规划和间歇放松。

1)周安排:把游戏机制带入学习激励

想想你生活中非常愿意干的事情是什么?玩游戏。

其实打游戏也不是全程轻松,你也得努力,不断挑战难度,从一个新手小白,慢慢从初期没钱的菜鸡,一步步提升,最后才能舞出自己的小天地。

但为什么我们能坚持这么枯燥的练级过程?

因为我们不是24h都在玩,而是累了休息一会,再打开来继续。

再加上游戏有很多精心设计的机制,让你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成就感,从而消除厌烦感,让你上瘾,比如:

-每日签到,坚持天数越多给的奖励越大。

-剧情任务,难易交替,总有一个任务比较棘手,但接下来几个比较轻松。

-及时反馈,带来成就感,比如完成一个任务就有丰厚奖励、赢了一场比赛就会奖一颗星。

-持续提醒,总是出现在你的手机通知中。

沉迷自考

我们完全可以仿照游戏的依赖设定,把学习也引入激励机制,让自己不知不觉中进入持续「无压」的学习状态:

a.以星期为周期,每一天都设定日常任务线,在周三、周六可以加多一点任务。

b.每日学习剧情,完成后抽取小奖励,比如喝杯奶茶、打盘王者。

如果今天学习了,但没有完成任务,不抽取小奖励,但算签到。

c.每周日设计,一个签到满7天的大奖励,比如看部电影,出去吃顿大餐。

比如可以在手机设置固定时段的提醒,用比较元气的语气,鼓励自己去完成每日任务,比如:

今天你离周末的电影更近一步了吗?不要忘了我还在等你今天签到噢!

d.阶段性的学习大目标完成,可以给自己一个大鼓励,例如出去旅游。

还可以设计得更为精密,像把身边的学霸当作NPC,向沉迷自考他请教问题能累积什么成就,或者添加支线任务,每天多背10个单词等等。

这样你就把精心设计的机制引入到了学习安排中,像打游戏一样,在激励中越学越嗨~

2)日规划:抓住驼峰曲线

在每日规划上,一定要学会善待自己。

就好像一直没锻炼的人,不可能决定减肥就跑完五公里,学习也不能一上来就五张数学卷子(毕竟人急了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除了数学题)。

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学习曲线就像“驼峰形”过山车,开头比较平缓,学着学着进入一个高峰期,平缓一点再进入一个次峰期,再逐渐趋于平缓。

因此我们没必要用全程高强度去自虐,利用好驼峰曲线就能事半功倍。

简洁来说,在最开始和最末尾,安排最轻松或者最喜欢的学习任务;把重要的学习任务,安排在驼峰处。

比如,看书比起刷题轻松,你可以每天都把看书安排在最初和最后。

有些同学,特别喜欢数学、对英语不太感冒,那么就可以把喜欢的莱布尼兹安排在头尾。

而在驼峰处,就应该安排比较关键的学习任务。这时逐渐进入较为专注的状态了,棘手任务解决起来没那么吃力,效率也会更高。

这样做的好处是,当你回想起前一天的学习任务,印象最深的就是头和尾:轻松愉悦的阅读或者成就满满的数学。

再开始下一天的学习,心理上的阻碍自然就比较小。还抓住了黄金驼峰时间,用最高效的状态学最关键的任务。

3)学习中途:意志力友好型的放松

周学习大纲和日学习顺序,我们都安排好了,还差一个小步骤,就是每天学习中的小放松。

注意,这个和完成每日任务后的小奖励抽奖不同。

每日任务完成后,我们可以随心地选择奖励,但学习中的放松不行。

大家可能觉得,学习了好久,犒劳自己也是理所应当,连盘王者、刷刷抖音,结果一天就过去了。

这些放松方式会极度消耗意志力,就算你能收手再去学习,也会发现副作用:注意力还留在师峡谷、脑子里不断循环抖音神曲。

意志力是「易耗品」,选择太过精彩的放松活动,会迅速分散意志力。之前说的场景控制和抄书的方法,就是将意志力“用在刀刃上”。

所以,在你渐入佳境的间歇休息中,千万别打开你最想玩的东西,要挑选对意志力友好的放松方式。

比如,去阳台看看风景,暂时抛下脑子里的想法;吃个苹果,尽情发呆放空自己。

我喜欢的放松方法是:看书。看的是精心挑选过的书,内容比较休闲放松,且是不连续的剧情。(防止沉迷,推理类的不能碰)

因为书籍的衍生信息非常少,不会像综艺或者追剧,哪怕没有新一集,也可能入了演员的坑,搜起了他参演的作品。

当然,这种放松方式未必适用于大家,大家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意志力友好型放松,标准就参照上面所说的:内容平缓、成瘾性低、用时期间短、衍生周边少。

四、21天从忍耐到习惯

21天习惯养成周期没有科学依据,而我这里的21是一种坚持多一天、再多一天的象征。

当你开始去做,一天、两天、直到一周,你的心理会跟着你一起坚持学习。

这个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斯蒂格利茨教授就曾在《经济学》书中,举过一个很贴切的例子,一看你就明了:

假设现在你已经花7美元买了电影票,你会怀疑:这么贵,这场电影真值7美元?

看了半小时后,你最坏的「怀疑想法」应验了:这电影简直是场灾难。

你应该离开电影院吗?在做这一决策时,你应该忽视这7美元

这7美元是沉没成本,不管是去是留,这钱你都已经花了。

但事实是,我们通常会为了这7美元,看完整场电影,这就好像去自助餐厅吃饭,就算已经撑到想吐了,仍然会选择继续往嘴里塞——因为要吃回本钱。

一件事,你投入的精力越多,越离不开它。

应用到这个方法,当我们走到这里【21】这一步,我们已经在学习上投入了很多心思:

用DS让自己能够完成短期、单一的学习任务。

再通过A精心设计好了激励机制,完善了每周签到、每日任务、中途放松,走上了长期、高强度的状态。

当你每坚持多一天,沉没成本就会窜火箭。不知不觉,不是你要逼迫自己去学习,而是你已经离不开学习了。

所以坚持多一天、两天、直到一周,你会感觉到指数爆炸的威力,不知不觉间,你就已经成为别人眼中的大神了。

好啦,写到这里,我的「DSA21」驱动法已经毫无保留地告诉大家了,来帮给大家总结一下:

D:找到学习诱惑你的地方,形成循环的正向激励。S:营造学习场景,选择适合学习的空间,加上固定时段和抄书回收法。

通过DS让自己达到短期、单一任务的学习状态。

A:把激励机制引入周安排、利用驼峰曲线完成日规划、寻找意志力友好型的放松。

21:利用沉没成本心理,每坚持一天都是指数爆炸。

利用A21让自己养到长期、高强度的「自主学习」习惯。

最后,跟大家分享马云在《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演讲中的一段话:

“当你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去过没试过的生活;

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

愿你能从此刻起,行动起来,做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得到普通人羡慕的成绩。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123kaoshi.com/zikaochangyong/12577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