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自考报名时间

上外自考口译与听力怎么样?

上外自考口译与听力怎么样?

一、专业信息

院系:013高级翻译学院

专业:0502Z1翻译学 (全日制学习)

研究方向:

1. 口译研究

上外自考口译与听力怎么样?

2. 笔译研究

3. 译学理论研究

招生人数:拟招11人(含推免生上外自考口译与听力,推免录取一般不超过总人数的70%)

初试科目: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外国语(202 俄语、203 日语、240 法语、241 德语、242 西班牙语、243 阿拉伯语、 244 意大利语、245 葡萄牙语、246 朝鲜语)任选一门

③ 641 翻译实践

④ 841 翻译综合

笔试科目名称:翻译学综合能力测试

二、大纲及参考书

考试内容范围说明:

口译研究: 要求学生有坚实的母语和一门工作外语的双语基础和熟练运用双语的交际能力,了 解和掌握一定的口译专业技巧,初步知晓口译发展和研究以及与口译相关的理论知识,同 时对当代口译理论与研究有一定的了解,并有兴趣从事口译科研工作。

要求学生有坚实的母语和一门工作外语的双语基础和熟练运用双语的交际能力,了 解和掌握一定的笔译技巧,初步知晓笔译发展和研究以及与笔译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对 当代笔译理论与研究有一定的了解,并有兴趣从事笔译科研工作。

参考书:

《口译教学指南》塞莱斯科维奇等著闫素伟等译,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会议口译解析》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 by Roderick Jones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口译:技巧与操练》Interpretation: Techniques and Exercises by James Nolan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东方翻译》东方翻译杂志社。

《笔译训练指南》吉尔著刘和平等译,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法律翻译解析》Legal Translation Explained by Enrique Alcaraz& Brian Hughes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公文翻译》Translating Official Documents by Roberto Mayoral Asensio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20年复试分数线:复试技术分线:280.1

2019年复试分数线:复试技术分线:252.3

2018年复试分数线:复试技术分线:293.1

三、考研经验

政治:

政治上外自考口译与听力我选择的是肖秀荣老师的书,前期主要是精讲精练和一千题,后期就是四套卷和八套卷。

前期上外自考口译与听力我是计算好了每天看多少页,然后在一定的时间把精讲精练看完,建议时间不要太长,然后就是做题,差不多做了一遍一千题,然后把自己的错题又重新关照了一遍。后期把四套卷和八套卷做了一遍后,重点看了一下大题的答题方式以及一些要点。总的来说,政治相对于其他科目不是很难,遇到难的题目,大家凭着自己价值观一般都能答对。

外国语:

俄语就是大学俄语567册里的内容,汉译俄也是书里的句子,甚至大部分都是课后原题;作文题目也是中规中矩的,有时要300字,有时要200字;语法题每年题型都有不一样的地方,简答题考过名词三格的意义,祈使句的概念;论述题考过单部句概念和分类。名词解释考过的有复调小说、赫列斯塔科夫、多余人、小人物等等;文学部分特别注意的是填空题需要写姓和名;文学的论述题是介绍文学人物,三选一,考过的有舒克申、莱蒙托夫、普希金、布宁等等。其中实践俄语题目是俄文,也要用俄语答题;语法和文学部分题目全部是俄文,论述题和简答题可以用汉语回答,其余题目都要用俄语答题。这方面如果感觉有难度可以找新祥旭的学长学姐一起辅导。

专业课:

词条翻译:前期上外自考口译与听力我用了英汉词条翻译(很多都是选自这本小书),后期再补充一些时事热词。由于词条翻译是这一科的第一项考试内容,所以我认为老师的印象分也很重要,如果词条翻译写得好,后面的篇章翻译分数也不会给低(我就是沾了词条翻译的光)。2020年的词条翻译:EAS;WIC;civilian casualties;cyber hegemony;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rug-related crimes;prescription drugs;大气污染;整形手术。

翻译是每天都要练的,我习惯是上午一篇汉译英一篇英译汉,然后进行订正、整理,里面用得好的词组和句子可以画出来,着重记忆一下。从真题可以看出来民大考察的翻译方向是偏向于民练习的时候遇到主题相关的也要多看几遍。

2020年C-E: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本来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地域文化,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秦陇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等,但后来才合成一个大体统一的华夏文化。特别是到公元一世纪初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更加说明两种不同文化可以共存。印度佛教文化是以和平的方式传入中国的,外来的印度佛教与本土的儒、道两家从来没有因文化的原因发生过战争,只有三次因政治经济的原因有着冲突,当时的朝廷曾对佛教加以打击,但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在中国儒、道、释三种文化是同时并存的。

一位法国的著名汉学家(施舟人)曾问我:“为什么中国文化是多元性的”。我考虑了一下,我说:我认为也许有两个原因: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原因,这就是中国一向主张“合而不同”,文化虽可以不同,但能和谐相处,这个问题下面我会较多的说明;二是制度上的原因,中国以皇帝为最高权威,一切文化(宗教、哲学、伦理),都以皇帝的意志为中心,而皇帝往往为了社会的稳定、不希望因不同文化而引起冲突,甚至战争。

如果觉得现在苦是对的,毕竟做什么不苦呢?希望大家都能意识到现在走的路是正确的,也祝愿22考研一切顺利,成功上岸。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123kaoshi.com/zhibo/11595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