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考网大全

教师职业道德题库自考难学吗?

1.班杜拉认为( )对于人格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改变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A.说服教育

B.观察学习

C.制度规范

D.自我约束

2.影响态度和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不包括( )。

A.认知失调

B.态度定势

C.家庭教养模式

D.道德认知

3.下列选项中运用德育方法中的锻炼法是( )。

A.组织学生参加读书报告会

B.向优秀同学学习

C.组织参加志愿活动

D.让学生通过观看电影陶冶情操

教师职业道德题库自考

4.我国戏剧家焦菊隐先生回忆他的小学校长教师职业道德题库自考:“校长从不作训话、演讲诸如此类的事。但到毕业时教师职业道德题库自考,校长说,我送你‘亮俦’这个别号,不是叫你学诸葛亮那样去做大官,而是要你能和他一样安心务农。”这位校长赠“号”的做法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

A.角色扮演法

B.心理暗示法

C.说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5.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6.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不管不问是祸害。意味着教师要( )。

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D.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相结合起来

7.皮亚杰采用( )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A.道德两难故事

B.守恒实验

D.沙盘游戏

D.对偶故事法

教师职业道德题库自考

8.当其他同学向卓卓借文具时,卓卓从不拒绝。她认为,能够帮助别人满足他人愿望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坏孩子。卓卓道德发展处于( )。

A.相对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

B.习俗道德水平

C.寻求认可阶段

D.前习俗道德水平

9.下列符合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规定和要求的是( )。

A.教师关心和爱护全体学生,也包括成绩差的学生和思想品德欠缺的学生

B.教师要赏罚分明,对犯错误的同学应从严惩罚、适当体罚

C.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D.教师要严慈相济,把严格要求学生与关心爱护结合起来

10.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研究表明,人的道德认知发展的顺序是从前习俗水平到习俗水平,再到后习俗水平。(判断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班杜拉的社会模仿模式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2.【答案】C。

中公讲师解析:影响态度和品德的条件分为内部和外部。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模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3.【答案】C。

中公讲师解析: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包括两种形式:常规训练和实践锻炼。其中实践锻炼是指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形成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题干中参加志愿活动属于实践锻炼法。A参加读书报告会属于说服教育法;B向优秀同学学习属于榜样示范法;D观看电影陶冶情操属于情感陶冶法。

4.【答案】D。

中公讲师解析:榜样示范法就是运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有意成就来影响学生,使学生按照榜样人物的行为方式来要求自己,达到德育的目的。

5.【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是指:①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②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2)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强调:①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②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要求:①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各种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②德育过程是要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4)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指:①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②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校内的正式影响,又有校外的非正式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

6.【答案】C。

中公讲师解析: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要求教师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题干中强调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7.【答案】D。

中公讲师解析:皮亚杰采用的是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科尔伯格采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教师职业道德题库自考

8.【答案】BC。

中公讲师解析:习俗道德水平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的第二级水平。这一水平的特点是,儿童着眼于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衡量道德的价值在于做好事或尽义务,在于别人的期待和传统秩序的保持。此水平包含两个阶段:一是寻求认可阶段(又称好孩子定向阶段),二是社会秩序与权威的支持阶段。

9.【答案】ACD。

中公讲师解析: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10.【答案】√。

中公讲师解析: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成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认为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知的发展过程;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顺序为前习俗水平到习俗水平,再到后习俗水平。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123kaoshi.com/zikao/14741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