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考材料

为什么学历越高越焦虑怎么样?

为什么学历越高越焦虑

撰文为什么学历越高越焦虑:CY主创

源于生活 | 让心理学不再神秘

本期看点

智商越高就越焦虑?习惯自我贬低为什么学历越高越焦虑的人可能更常遇到挫折反派为何如此讨人喜欢?“娘”是女性专属吗?人之初性本善吗?

智商越高就越焦虑?

有没有想过你容易东想西想为什么学历越高越焦虑,是因为智商高的缘故呢?近几年有不少研究发现为什么学历越高越焦虑,高智商与心理疾病有着密切联系。

为什么学历越高越焦虑

一开始,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科医生对焦虑症患者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智商通常越高。但由于此项研究的样本较小,并不能以偏概全。 后来以色列心理学家的研究又一次证明了焦虑与智商的关系呈正相关。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巧妙地设计了障碍,以便观察学生们对其的反应。结果表明,虽然与智商较低的学生相比,高智商学生更倾向于克服障碍,但他们普遍在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焦虑。

总的来看,焦虑与智商确实相关,但并不能确定两者为因果关系。焦虑与智商之间的关系其实很好理解,通常智商高的人考虑事情比较全面,同时也倾向于自我反思,所以他们可能更容易进步并有着更高的生存率。

习惯自我贬低的人可能更常遇到挫折

如果你在生活中习惯说“我不行”,“我太菜了”,“不是我的强项”这样自我贬低的话,很有可能越说越衰、越来越惨。

为什么学历越高越焦虑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Pronin研究表明,很多人的自我认知倾向于否定自己,这可能与童年缺乏安全感、被父母贬低侮辱的经历有关。他们通常会认为自己很差劲,从而轻视自己的努力、自我怀疑、不善于接受他人的赞赏。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Swann在自我验证理论中提出,我行故我在,我造故我在。所以,当你常常贬低自我时,就会想方设法经历挫折去确认你的失败与不足;长期以往,你很可能会越来越不作为。这也许与我们所说的心理暗示有关。

伙伴们,其实你拥有着非常多的优点,却不自知。摒弃那些对自己的负面认知,多给自己一些“莫名其妙”的自信吧!

反派为何如此讨人喜欢?

在电影中,主角永远是正义的代言人。而如今,正邪两立的观念正逐渐被观众舍弃,我们对反派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甚至越来越喜爱。那么,反派的魅力究竟从何而来?

为什么学历越高越焦虑

可能是因为,他们做了我们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儿。通常电影中对反派的刻画与自私、贪婪、残暴、为爱奋不顾身有关,但他们又存有一丝善良。相比主角的正派,这样真实的人性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和认同感。因为观众拥有上帝视角,知道反派背后的故事,所以在看剧时他们习惯用外界因素为反派开脱,而并非角色的自身原因。这种典型的找借口行为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基本归因错误”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其实最有可能的是因为看脸。只要反派长得好,三观跟着五官跑。研究证明,外表吸引力也是受观众喜爱的重要因素之一。

娘”是女性专属吗?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女孩只能玩粉色洋娃娃,男孩只能玩蓝色小汽车......如果男孩表现女性化就会被说成“娘炮”,这种称呼通常带有强烈的双性歧视。所以,“娘”是女性专属吗?

为什么学历越高越焦虑

为了证明以上问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了一项不道德的改造计划——娘娘腔纠正实验 (the "sissy boy" experiment)。5岁男孩Kirk Murphy因“玩娃娃、和女孩一起玩”,被父母送去实验中进行纠正。实验人员告诉Kirk的父母,如果他在学校中表现出女性行为,就要遭到母亲的不理睬和父亲的毒打。在这样残酷的治疗后,Kirk似乎变得跟其他男孩无异;然而就在多年后,事业有成38岁的Kirk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其实,他曾在生前鼓起勇气坦白过自己是同性恋,所以幼年时期Kirk的“娘娘腔”并不是被实验纠正了,只是被默默得藏在他心底。这个悲剧的诞生纯粹是因为后天刻意“扳正”孩子天生的特质。“娘”也好,同性恋也罢,不是一种错,更不是一种病。好好想想,到底是哪里来的标准来规范男女生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人之初性本善吗?

近年来,青少年弑母案件频发。我不由得想知道,人到底是天生善良,还是后天在道德约束下被“驯服”才心存善良呢?有大量研究表明,主动帮助他人或许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但,是本善还是向善,还值得继续研究。

为什么学历越高越焦虑

有实验证明,婴孩从小就具有亲社会倾向 (pro-social tendency)。无论家长是否要求孩子助人为乐、无论家长是否在场,幼儿都会帮助别人。哈佛大学F. Warneken博士也发现,在不同情境下,即使没有提醒和奖励,18个月大的孩子也十分愿意乐于助人。同时耶鲁大学的研究也提到,在众多有关道德的情景中,6月大和10月大的婴儿一边倒地喜欢“好人”多过“坏人”。这一实验结果说明人类还在襁褓中时就已经有了是非之分。这一结果,震惊了学术圈。

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A. Gopnik的话来解答我们的标题:

人类并非天生有完整道德意识。但道德的基础要素,比如利他主义、同情心、对他人目的的理解等,出现得比人们认为的早很多,在2岁之前已存在。

本文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明出处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123kaoshi.com/zikaochangyong/13887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