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考材料

宣威在职人员提升学历政策难学吗?

在脱贫攻坚宣威在职人员提升学历政策的冲刺阶段,宣威市加大硬件投入、人才培养,抓住沪滇合作、省内三级医院合作机遇,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机制,全面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不断巩固脱贫成果,筑牢基层卫生服务网底,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一、投入到位,基础设施和设备配置不断强化

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针对实际问题,宣威市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累计投入8.2亿元,建成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市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专科大楼、市妇幼保健院业务楼,投资5.8亿元实施市第二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通过三级医院评审,市中医院2019年复审为全省县级唯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云峰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累计投入2亿余元购买1.5T核磁共振诊断系统、64排128层螺旋CT等数十台件先进医疗设备,极大地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新建、改扩建卫生院19个,配齐相关医疗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开设内(儿)科、外科、妇产科等科室,所有乡镇卫生院已达脱贫成果巩固标准。全市348个卫生室通过新建、改扩建,规范设置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配齐基本诊疗设备,增加慢性病等药品配备。市、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部达到健康扶贫“三个一”(县至少有一家二级甲等医院、乡有标准化卫生院、村有标准化卫生室)标准。同时,加强环境卫生宣威在职人员提升学历政策的整治,大力夯实了村级工作基础,极大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和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村级就诊率由10.2%提升到62.3%,实现了村级医疗服务水平明显增效,基层群众得了小病后就诊更便捷。

 宣威在职人员提升学历政策难学吗?

二、人才到位,人才综合培养不断加强

宣威市通过不断完善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2017年以来,宣威市共引进研究生12人,公开招考、遴选159人,现有硕士研究生19人,大学本科1145人,正高职称42人,副高职称253人,中级职称483人,建成16个重点专科、10个专家工作站,完成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危急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全市急诊急救、急危重症抢救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宣威市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和骨干医师培训,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多种途径提升全市医生诊疗水平。强化继续医学教育,健全医务人员培养培训制度,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覆盖率达到100%,学分验证合格率为100%。完成基层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提升工程。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职在岗卫生技术人员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和成人高等专科学历教育,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2020年全部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引导乡村医生参加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工作,五年来累计培训村医1100余人次,有200余名村医参加了大专学历教育统考,取得大专文凭,136名村医参加了全日制中专学历教育,209名村医参加了曲靖市举行的千名村医培训,对111名村医开展了能西会中中医院适宜技术培训。乡镇卫生院每月通过会议培训、跟班学习等方式对辖区内村医进行业务技能的提升和培训,积极鼓励村医参加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目前,全市1196名乡村医生已有260名取得大专学历,138名取得中专学历,在读大中专306人,取得执业医师资格300余人。通过多渠道的培养、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村医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农村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在家门口即可得到有效防治,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农村居民就近就便看病、“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宣威在职人员提升学历政策难学吗?

三、合作到位,沪滇合作和三级医院对口帮扶不断深化

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签订5年帮扶协议书,接受7批医疗队29名专家医疗帮扶,开展手术402台次(示教手术30台次),阅读X线、CT、磁共振片、病理切片等6000余张,参加大型义诊5次、乡镇巡诊4次,开展讲座55次,培训医务人员1000余人次,参与会诊及疑难危重病例讨论164次,通过手术示教、带教查房等帮扶措施,医院诊疗水平明显提高。上海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一对一”帮扶宝山镇卫生院,分批派专家驻点宝山镇卫生院进行帮扶,帮助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等的临床诊疗、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等,进一步提高受援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接受云南省肿瘤医院派驻出4批医疗队21名专家支援,与昆明市儿童医院签订“云南儿科联盟成员”合作协议,与云南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提高STEMI患者救治成功率和安全性。与省二院外科专家李波签订专家工作站协议,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个专家(唐莉、李彦林、崔应雷)签订专家工作站协议,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4个专家团队(马艳萍、张宏、张云辉、陆声)签订工作站协议,与云南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提高STEMI患者救治成功率和安全性。第一批与昆医附二院签订“321”工程协议,建立手术教学直播系统,提高胸外科手术技术水平。宣威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市中医医院分别与曲靖市一院、二院、三院、曲靖市妇幼保健院加大合作深度和力度,健全双向转诊机制,全市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云南省肿瘤医院建立了“互联网+”医疗模式,实行信息互联互通,逐步形成区域协调、信息共享、多学科联合的医疗服务新格局,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四、管理到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机制得到创新

出台《宣威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建成以4个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牵头的医共体4个,积极探索构建市乡村一体化,上下联动,便民利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协同推进医保支付方式、药品采购配送使用、人事和业务管理等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人财物向基层下沉,实现了市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补充、民营医疗机构参与的责任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下派医务人员195人充实基层人才队伍。

依托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科学组建宣威市“120”急救体系,逐步完善基层医疗急救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宣威市医疗急救队伍整体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努力实现医疗急救专业化、规范化,为基层群众打通便捷的急救生命绿色通道,打造宣威百姓的生命保障线。

云南网通讯员 孙珩瑜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123kaoshi.com/zikaochangyong/14404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