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学学历资讯

博物学历史怎么样?

博物学历史

《探赜索隐:博物学史》自今年6月上市以来博物学历史,深受媒体和读者好评,已入选第二届“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30本好书。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博物学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博物·生态讲书会系列讲座第12期”将于2021年12月11日(本周六)19:30—21:00举行,这一期主讲的图书就是“博物学文化丛书”之《探赜索隐:博物学史》,届时译者冯倩丽将给大家分享这部由“人的故事”构成的博物学史,图书很精彩,分享更生动,邀你共享!

01左中括号相关图书左中括号

博物学历史

点击封面,直接购买

《探赜索隐:博物学史》

[美]约翰·G.T.安德森 著 冯倩丽 译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13-24776-6

博物学源于人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认知和利用,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科。早先它只服务于人类果腹蔽体的实际需求,演进至今,成为对植物、动物、矿物及周遭环境的系统性认知。

本书作者约翰·G.T.安德森是博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博物学历史他通过讲述一群了不起的博物学家的经历和贡献,勾勒出博物学兴起、繁荣、衰落和复兴的历史。从约翰·雷、缪尔、达尔文到卡森,一代代博物学家突破艰难困顿,只为增进人对世界的了解。安德森汇集大量罕为人知的史料,用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书写从史前到当代的博物学历程。在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的当今世界,本书旨在唤醒人们心中的博物精神,重建人和大自然的紧密联结。

01左中括号

精彩书摘

左中括号

雷、林奈和世界的秩序

对于科学,特别是博物学来说,17世纪和18世纪早期是段非同寻常的岁月。在新世纪的头十年里,中世纪科学家的角色仍如莎士比亚戏剧名作《暴风雨》(The Tempest)中的巫师普罗斯佩罗(Prospero)那般。到了这个世纪的尾声,伊萨克·牛顿(Isaac Newton)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rincipia)已问世,约翰·雷(John Ray)和他的同行已将植物学从草药学的领域里划分出来,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则阐明了脊椎动物的血液循环原理,科学和巫术从此永远分道扬镳。现代科学诞生的一大重要条件,便是旅行和通信的日益便捷和普及。由此,即使是在战火、革命和暴乱中,博物学家们仍可以四处游历,见识迥异的风土和生灵,在不断壮大的学术圈中结交同好,写信分享见闻和想法。

1660年成立的伦敦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开始大力支持各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科学推入公众的视野。皇家学会以“ius in verba”为宗旨,意即“不随他人之言”,他们宣布告别故纸堆,以直接的实验来检验一切假设,不再迷信权威。科学从此走出与世隔绝的象牙塔和修道院,张开双臂广纳饱学之士,拥有一技之长的“民间高手”纷纷加入这个不断壮大的圈子,在畅谈和激辩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陈旧的藩篱开始四处土崩瓦解。越来越精密的光学仪器,让科学家同时在对至大的宏观宇宙和至小的微观世界的研究中取得累累硕果。

伽利略的望远镜无疑是16世纪最著名的成就之一,相比之下,显微镜的发明也毫不逊色,对于博物学的影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关于微观世界的第一部广为流传的著作在1665年诞生,它是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 1635—1703)的《显微术》(Micrographia)。这部多次修订再版的著作之所以成功,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书中收录的大幅铜版画。同样精美的还有尼赫迈亚·格鲁(Nehemiah Grew)在1682年出版的一系列对植物生理结构的研究成果,譬如《植物解剖学》(Anatomy of Plants)。

像胡克一样,格鲁的著作配有大量精雕细刻的铜版画,将空前精致的细节呈现在读者面前(见图2、图3)。

博物学历史

图2 一颗醋栗的横截面,摘自格鲁的《植物解剖学》,1682。图片放大后仍可见精美的细节。(作者藏品)

博物学历史

图3 叶片解剖,摘自格鲁的《植物解剖学》。(作者藏品)

新发现的物种种类繁多,科学界急需一个普适的系统,对如此丰富的研究素材进行命名和组织,分类学应运而生。传统视角下,我们认为是林奈提出了分类学,或者也叫系统分类法,但是这一切并非由他一手缔造,有许多人对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就有安静的神学家、博物学家约翰·雷。

雷的一生历经了英国历史上最艰难困苦的一个时期。当雷于1649年获得剑桥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时,英国内战才刚刚结束,查理一世(CharlesⅠ)人头落地,而野心勃勃的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 Cromwell)已经做好了入侵爱尔兰的准备。英联邦时期和护国公时期,雷一直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里教授拉丁语和希腊语,声望日隆。

雷的第一部生物类著作是一本按照字母排序的剑桥郡植物名录,虽然这本书到1660年才出版,但他似乎在早年就对博物学萌生了浓厚的兴趣。撰书之前,雷为研究植物及其他生物的标本,在英格兰境内不辞辛劳地跋山涉水。作为老师,雷无疑是幸运的,他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弗朗西斯·威路比(Francis Willughby,1635—1672)作为学生也同样幸运,受到亦师亦友的雷的教导,他也开始喜爱博物学,对鸟类学尤其痴迷。师徒二人立志周游不列颠群岛,雷采集植物,威路比观察鸟类,在各自的领域中尽情探索。

博物学历史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123kaoshi.com/jiaoyu/13596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