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学学历资讯

学历高的成功商人好吗?

学历高的成功商人

一个吃货学历高的成功商人的诞生。

文/吴鹤鸣

编辑/范婷婷

一块五香豆干,一只卤鸡翅,一把辣条,一包小浣熊,童年学历高的成功商人的快乐记忆里,少不了一口零食。而每个浙南人学历高的成功商人的童年里,都有一位“老李”,学历高的成功商人他是卤鸡翅的代名词。

“老李”的掌门人,却姓马,叫马显秋。同行说他低调,一个过亿产值的老板,网上只能搜到三条新闻,一条是参展,一条是为老字号站台,还有一条是领奖。

学历高的成功商人

他几乎不接受采访,在他眼里,生意“只是为了谋生,没什么好说的”,经历过行业数次震荡,当地的同行几乎都忍受不了,纷纷转投其他行业,马显秋的执着似乎是中国老一辈商人特有的气质,他们未必多谋,但一定善断;未必学历多高,但一定深究自己的行业。

或许是靠这个生意之道,才撑起这几十年如一日的“谋生”。

家道未中落,从小是吃货

沿着浙江的诸甬高速一路向南,走过古代抗倭的金乡卫,名将戚继光的雕像依旧屹立古城头,一路山水相间,风光如画。这里是浙江的最南端,再跨一步就是福建省界碑,历经六百年桑榆,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古老安静,没有尘嚣,没有浮世。

温州市苍南县桥墩镇碗窑古村落,曾经客商络绎不绝,今天却鲜有名声。碗窑人以做碗为生,鼎盛时期有龙窑(阶级窑)十八条,作坊数百间,水碓、泥寮数十座,马显秋出生的马家,独占一条龙窑。

学历高的成功商人

据《平阳县志·食货志》记载,清雍正年间这里年产值为“银圆8万”(相当于现在8000万),“外地姑娘以嫁到碗窑为荣,本地的女孩子也一般不会外嫁”,马显秋的父亲马伯锵就是县城里最大的碗商,也是计划经济时期平阳县最早的个体营业执照拥有者。如果没有意外,马显秋很可能会继承家业,老老实实成为一个做碗老板。

1958年,桥墩镇建造水库,碗窑下窑建筑全部拆除,全村拆迁移民桥墩镇,马伯镪就此转型做了商人。两年后,还未建成的水库遇上台风和百年不遇的洪水,桥墩全镇一片泽国,中下游地区受灾几十万百姓,多数居民搬到山上居住,那时的民居至今保留。

因为父亲经商,马显秋小时候的零花钱比其他小朋友都多,多的钱就用来买零食,桥墩镇95%的居民几乎都来自闽南地区,口味偏好接近福建厦门和台湾地区,好吃的自然不少。

“那个年代物资有限,零食种类不多,但是都好吃,豆腐干、牛肉干、卤蛋”,讲起幼时的零食,马显秋眼里放光,哪家的豆腐干好吃,哪家的牛肉干好吃,马显秋甚至吃得出今天的豆干哪味料放少了,一口就知道一碗肉羹是哪条街哪家店做的,玄学到能尝出做菜的师傅心情好不好,“现在做这行,可能是那时候打下的基础”。

从3天到3个月

初中毕业的马显秋,做了几年的技术工,做过南京线的外贸,也跑过销售,成家后和自己的小舅子一起,帮助岳父家做豆腐、豆腐干。

岳父家姓李,早年做过药材生意,在当地是有名的豆腐干作坊,“用的卤汁是用26味中药和香料调配成的”,当时桥墩镇做豆腐的有几十家,整个过程没有固定的程式,但每家都有自己的操作和规矩,“就是所谓秘方”。

学历高的成功商人

马显秋的岳父在1947年创办“李顺和豆腐店”,是家庭作坊式的生意,“第一次到岳父家里,看他搅拌锅里的卤汁,整个房间都是香味,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因为传承的老工艺,多数的奥秘需要人工操作,李家的豆腐干无法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的加工生产,卫生条件也远远无法达到现在监管部门的标准,“杀菌技术不到位,做出来的豆干存不了几天”,再加上供过于求,市场内卷,李家的豆腐作坊日渐颓势。

1995年,时年35岁的马显秋接手李家的豆腐店,“技术员、销售、前台,什么都做”,新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生产环境后,做过技术员的马显秋开始研究新技术:如何在保持口味口感的基础上,延长保鲜时间,“这是当时豆腐干没办法零售、批发的主要原因”,马显秋就研究了两年多,夏天车间里四五十度的高温,他在那里一呆就是一天,终于把五香豆干的保鲜时间从3天延长到3个月。

做了几十年的吃货,马显秋对食物有自己的理解,产品研发也亲自上阵。传统香干制作工艺有泡、磨、煮、滤、点、包、压、卤和烘九道工序,煮和卤是其中最为考究的手工活,为了保持原有传统风味,他根据不同地方的口味习惯,又调制出新的产品。

学历高的成功商人

1997年,马显秋成立“老李食品”,自家的老招牌‘李顺和’被广东人抢注,马显秋只能注册到“老李”这个招牌,并且一直沿用到现在。

3年时间,马显秋又拓展了禽肉、禽蛋卤制品,工厂里雇佣超过300个工人。那个时代的小镇生意颇有点现在小镇经济的意思,看到马显秋的成功,桥墩镇附近乡镇闻风而动,“最‘凶’的就是沪山”,全镇从事卤制品行业的大小工厂、作坊已经超过两百家,人多手杂,也为后来苍南卤制品行业的震荡埋下伏笔。

起落

2003年,苍南的卤制品上了央视,原因却不怎么光荣,“用现在的话讲,叫‘黑红’”。

随着从事卤制品行业的人越来越多,央视记者暗访沪山(当地的一个镇)的一家作坊,查出他们使用工业添加剂着色,全国范围内产生恶劣影响。作为县里的标志性产业之一,一方面县政府立马前往北京的人民大会堂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承诺“今后狠抓产品质量”,马显秋也随县领导赴京参加了发布会,另一方面彻查县里的违规工厂,引进标准体系倒逼工厂改革。

事件之后,当地的五百多家卤制品厂家缩水至两百家,少数的被关停,多数的则是去了外地,“现在全国从沪山出去的卤制品厂家有至少五百家”。即便紧急公关,马显秋的订单还是断崖式下跌,“那时候的负面报道铺天盖地,经销商不敢进货了,民众也不敢吃”。

学历高的成功商人

马显秋

次年,禽流感爆发,多数公司都处于半关停的状态,马显秋成了为数不多坚守在卤制品行业的公司,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只要工厂熬过这段,市场会重新接受我们,我们了解大家的口味和需求”,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不忍心看着他一手带起来的行业就此消失。马显秋划出150万的保障性工资,一边等待市场回暖,一边给员工做培训,从那次事件后,食品安全就一直是马显秋“最为看重的工作”,这一蛰伏,就是五年。

2008年,马显秋带着“老李”重回公众视野,以每年20-30%的增速稳步发展。在当地,马显秋解决上下游剩余劳动力1000多人的工作,如今马显秋的工厂比十多年前多了100人,产能却是原来的十倍多,年销近1亿元,是当地卤制品行业的TOP1。

马显秋的“野心”是在全国。2018年,马显秋入局电商,开发新产品迎合年轻消费群体,但一直做的不温不火。

学历高的成功商人

转型的瓶颈,也卡着其他老牌卤制品工厂的脖子,当地另一家工厂的厂长告诉记者:“人才匮乏是我们行业转型瓶颈的原因,多数的老板没有远见、安于现状,如果这个行业谁能突破这个瓶颈,可能只有‘老李’”。

为了突破瓶颈,马显秋重新组建电商团队,平均年龄25岁,“现在线上一年卖2000万,自家旗舰店能卖五百万左右,这还是我们没怎么做营销的成绩”。今年6月,通过省里牵线搭桥,李佳琦的选品团队找到马显秋,“6月和8月各播了一场,每场都卖了一百多万”,7月,薇娅也找上门,同样也是一百多万的销售,与超头主播们的合作,是他打开全国市场的第一步,“直播0退货”,是马显秋尤为骄傲的。

学历高的成功商人

今年,马显秋扩建工厂,原本50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扩大到如今的20000平方米,也建了自己的绿幕直播间,每天团队都会直播一个小时,“目标是在五年内达到十亿”,至于如何达到,马显秋讳莫如深。

闲暇之余,马显秋会自己种茶制茶,这是马家祖上的生意,也可能是他下一门生意,他想“再做十年”,这句话的意思,可能并不是为自己一个人谋生吧。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123kaoshi.com/jiaoyu/14516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